激进的乐视——资本运作还能持续多久来源:雪球App,作者: 间宫皆守,(https://xueqiu.com/6305807710/72047868)
$乐视网(SZ300104)$ 前言 7月份乐视云在短短4月份后正式开放A+轮融资。在3月初的A轮融资当中乐视官方称其估值已超70亿,已吸引了大量目光跟进其a+轮的后续开放。 乐视这两三年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融资其触角以遍及手机、电视机、机顶盒、汽车甚至云计算,可谓赚足了眼球,乐视也借此营造出软硬结合的“生态圈”,但更多的投资者明白这一切都由其多年资本运作所造就。 简而言之,乐视生态圈=资本运作。资本运作听起来很复杂,实际上乐视做起来也很复杂,但如果简洁来说就是一个概念,借钱。 资本运作——如何借钱 除去IPO外,乐视从公开的信息渠道 来看其借钱的方式共有四种。 1.大股东变现融资。CEO贾跃亭以变现后无息贷款的形式借给乐视母公司。得益于股价高企,此操作实施后虽然只是直接影响了其他股东的短期利益,但此举既能即时缓解资金瓶颈,又能显示创始人兼大股东CEO对公司的信心。 2.股权质押向民间金融机构或者正规银行借款。譬如从招行的贷款正是由此而来,未经证实金额约100亿人民币。在控股数受限,方法1不再可行的情形下能达到相似效果的操作不同的是未有直接损害其他股东账面利益,而且这部分资金是带息的。 3.拆分子公司时,再卖出当中股权再在以后某个时间向母公司输血。此举得以有效实施,再次得益于公司高企的估值,近如乐视体育、乐视云不说,早在2014年乐视影业完成3.4亿元的B轮融资中,当时乐视影业估值达48亿元,PE值超30倍,于今年5月注入乐视网。 4.定增及债务发行。譬如2月前公司向乐视影业股东发行的1.65亿股增发,以及2015年初发行的票面利率达8.5%的三年债券。 如此繁复多样的借钱行为,乐视也必定债台高举。从高至77%的负债率可以浅显地看出这样一个互联网企业资金有多紧张,至于不那么浅显的,我们可以看看乐视的现金流量表。从中可以看出2015年是乐视最激进的一年,今年看来趋势并未减弱。 2015年乐视靠自己运营赚现金流入8.8亿人民币左右,还不够乐视半个投资动作的金额。 而投资流量表中,各种投资活动一年花出去30亿,是其内生现金流的3.4倍。中间的钱自然需要靠借来补上。 筹资流入主要是乐视发行债券的19亿人民币与取得借款的现金90亿人民币,一年偿还的债务也高达67亿。 而2015年相对暴涨的筹资流入,毫无疑问今后需要偿还的数额还会更高,因此需要借的钱也将会更多。风险 现阶段乐视网还不赚钱,因此无论乐视认不认,其一切资本运作,都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需要不断地借钱,(不是庞氏,而是为了构建生态); 2、维持甚至拉升股价。 但较为机警的投资者可能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看出,这种运营方式不可持续。第二条太重要,也太难了。一旦股价PE下跌会对乐视系的公司造成直接的影响,大家可以轻易地联想到:1.以前布好的子公司估值下调影响向母公司重组、注入输血。2.股权质押行不通。 3.定增股价受限,在大股东不换人的前提下融资数额大受影响。 又譬如质押、变现两个途径本身已经不可持续。贾跃亭的质押股份数在去年10月底已占其持股总数之77.74%,占公司总股本32.79%,剩余非质押股份数占公司9%比例,约为1.5亿股。故质押融资、变现借款的可行与效果都所剩无几。 可能有人认为乐视网的融资运作还远未到黔驴技穷的地步。或者可以大胆猜想乐视控股下一步大可以借力推乐视体育上市,再造一个“体育生态圈”,再演绎一次乐视网一样剧情故事片。只是从现在乐视的实际盈利能力来看,这部片还要演很久。 出来借钱不像出来混,有些钱是不用还的。其中有一种,就是在二级市场上维持其股价的资金,也就是我们乐视中小股东的钱。如果只看到愿景而不看风险,干脆去赌博,从数学理论上讲收益率比乐视高得多了。乐视生态前景的确描述得非常美好,但我们也必须认清当中存在的风险,否则就是纯粹的赌博,收益反而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