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偶像组合越来越多

如果你打开娱乐新闻,TFBOYS、SNH48,这些偶像团体的新闻可真是接连不断。有人感叹,娱乐圈如今是组合的天下,他们和以前的歌手组合,比如SHE,小虎队还不大一样,唱歌不是主业,反而频繁地参加综艺节目,上真人秀,客串影视作品,甚至开网店,显得有点不务正业。但他们和粉丝的互动,黏性,是以前的娱乐明星比不了的,那为什么这种以粉丝为基础的偶像团体会大行其道呢?著名深度新闻网媒“界面”最近写了一篇深度分析报道,给我们讲述了其中的理由。

偶像团体,无论男团女团,一开始的雏形,还是歌手组合,不过他们诞生的大环境背景,是唱片行业和娱乐经济的转型,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让我们把眼光投回上世纪八十年代,唱片销量,那是音乐产业最直接主要的收入来源。不过进入2000年之后,这根支柱明显不行了,为什么?因为有了互联网,有了数字音乐格式MP3,消费者可以免费,大量,便利地接触到各种音乐资源,那么也就不乐意再为昂贵的实体唱片买单了。

这件事情,对于音乐产业,和艺人,真是晴天霹雳一样,怎么办?唱片公司只好把现场演唱会,写真集啊等等周边产品,当做新盈利点来做,看看亚洲娱乐业最发达的日本,自打2005年开始,年度单曲榜,前十强都是各种青春偶像组合。那为什么要把艺人当做组合来做呢?道理很简单,单个艺人,可能一部分粉丝喜欢,另一部分不喜欢,我弄几个,甚至十几个外形风格个性不一样的帅哥,美少女,组成一个组合,那必有一款适合您,粉丝数量肯定是单个艺人吸引能力的叠加,粉丝可以当团饭,也可以当唯饭,甚至CP粉。再把团体,外加单个成员这么排列组合来一营销,可以分好几轮来掏粉丝钱包里的钞票,所以我们不难看到,TFBOYS,今天集体上了快乐大本营,明天王源一个人,宣布要参演郭敬明的电影《爵迹》。再看看AKB48,这个一共有140名成员的日本超大美少女团体,每次发售单曲都会附带有单个成员的写真,以及和能够和偶像现场见面握手的握手券,因为这个团体太庞大了,粉丝想要抽到自己喜欢成员写真的几率微乎其微,也觉得握手时间几秒钟不够,那怎么办,继续疯狂买买买,直至买到了偶像的写真,凑够了长达几分钟的握手券,才算是一个头。这还不算,AKB48的唱片CD里还经常夹带着选举票,买了CD,粉丝可以在选举票上填好自己喜欢成员的名字,寄回娱乐经纪公司,这个团体成员的排名,就是根据每个成员得到了选举票票数决定的,这又是一招通过 增强粉丝互动和黏性,刺激重复消费的营销手段。

这一套模式,很快被善于学习的韩国娱乐业给借鉴了,而且有过之而不及,各种男女组合,被娱乐经济公司流水线一样批量制造出来。有潜质的男生女生,进了娱乐公司,先从练习生做起,训练很漫长很艰苦,淘汰率高,而且每个成员的个性,装扮,从一开始已经被规定好了,不能擅自改变。而且为了在粉丝消费潜力特别大的中国打开局面,韩国也越来越愿意在组合里加入几个中国成员,比如年轻人非常熟悉的韩国男组合EXO,里面就曾经有过吴亦凡,黄子韬,张艺兴几个中国男孩儿。

这套造星模式到了中国,就又变成了短平快模式,特征就是模仿日韩,门槛低,快速培养,粗放式经营。早期的像飞轮海,5566,最近的就是大家熟悉的TFBOYS。不过真是因为门槛低,青少年粉丝们才对这些歌唱舞蹈功底一般,甚至颜值一般的组合有了一种亲切的感情,偶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成年人了,他们和自己一样在读书,一样有青春期烦恼,与其说是高山仰止的膜拜对象,倒不如说是触手可及的青春期小伙伴。

总而言之,正是在中国这个青少年追星人口基数大,互联网发达,审美趣味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下,偶像团体才能够纷纷涌现,各领一阵风骚。

本文源自:界面公众号(为什么偶像团体越来越多)

音频稿:王馨逸

讲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