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上巳节:一个最“独特”的节日,生与死的融合,有啥含义

水为老阴,为阴中之阴,也就是地下之祖先。辰月是水的尽头,也就是祖先的尽头,祖先在地下走到头了,阴极则生阳,祖先的尽头就为重生,新生命诞生。所以人的尽头为祖先,祖先的尽头就为人,是肚子里的孩子。

那么辰月水尽巳火显,辰月的第一个巳日,也就是祖先的尽头,重生之时。所以巳的本意就为胎儿,是一种祈子之祭。书云:孺子为儿,襁褓为子,方生顺出为𡿮,未出在腹为巳。巳,嗣也。也就是还没有出来,在肚子里的孩子,就是祖先的尽头,水的尽头。

因此祖先都是从水中出来的,七月半放河灯,就是为了照亮祖先归来之路。当然孩子在肚子里,也是在水中,所以自古就有“临水感孕”的说法。于是每到上巳节这一天,人们就会去水边洗除尘垢,是一种“祈孕”的习俗。

所以上巳节最重要的一种习俗就是拜高禖,高禖也被称为郊禖,就是后来的句芒,为春季之神,生育之神。这个“禖”字同“媒”,最初是女人的形象,并且与婴儿连在一起,也就是生育之神。拜高禖也就是祈子的一种习俗。

古人对繁衍生息并不太了解,而鸟类孵卵繁衍是比较直观的,所以人们就将“蛋”视为生命的起源,于是就有了“蛋生人”的说法。《山海经》中说:有卵民之圈,民皆生卵。《史记》中也有“简狄嬉水吞卵而受孕”记载。

《渊鉴类函》中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所以每到上巳节这一天,人们就会将鸡蛋放入水中流动,最终就演变成了“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的习俗,也是一种“祈孕”的习俗。

最初的“临水感孕”也演变成了后来的“兰草沐浴”和“祓禊”。辰月的第一个巳日,就是水的尽头,巳火显现之时,也就是祖先的尽头,胎儿的显现之时。那么祖先转化之时,也就是比较活跃之时,所以《韩诗章句》中说: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祓除不祥。

上巳节就是辰月的第一个巳日,为水尽巳火显,是祈孕的节日,也是祖先的尽头,为四大鬼节之一,同时也是繁衍生息的节日。一生一死就这样完美的融合成了一个节日,其力量根源就是辰月水尽巳火显,各种习俗都是围绕着这种特点而衍生出来的。

人们在上巳节这一天,祈孕的同时,也会执兰招魄,而招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子。俗话说:三月三,小鬼闹翻天。辰月的第一个巳日,是鬼的尽头,也是人的开始。所以上巳节即是鬼节,也是祈孕的节日。

由于以前的女子是不能轻易出门的,但凡女子可以出来的节日,大多都与爱情有关,于是上巳节也就变成了未婚男女约会的节日,被称为古老的情人节,其真正的意义在于祈子。所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离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