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最常用的接球方法,十个球友里,有八个都是这种接法。说白了就是搓球的原理,搓球的来球是下旋球,而球拍的运行方向与来球旋转方向相反。咱们现在讨论时,把来球换成了侧旋球而已。
接球拍形同法一,即垂直于台面,同时与球网呈大约45度夹角。然后将球拍向着右前方运行,在来球高点期触球,触球时根据来球旋转强度发力,一定要发力,如果碰球,会吃转。
回球一般是直线,并且落台起跳后向对方正手(自己左边)拐。这是由于来球的旋转对球拍胶皮有一个像左后方的力,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拍胶皮也就对球有一个向右前方的力,所以回击变成右侧旋;再加上来球前进对球拍的撞击力的回击力,所以回球一般是直线或者是稍偏向对方正手的斜线。由于这种接球方式利用了来球的旋转,所以取名借力打力。
三、直接撞击
就是保持球拍形状后,让球拍沿着球台纵线方向向前平动。但球由于重力作用的原因,采用直接撞击法接侧旋球,容易下网。而且如果来球旋转强烈,球还是会从侧边出台,这个道理就像挡弧圈一样(对于强烈的上旋弧圈,即使压拍了,可球还是会从底线出台)。
所以,为了克服重力,我做了一点变通。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来球出台。这个前提大家很容易明白,因为侧旋球要想有质量,必须有旋转强烈,而强烈的侧旋球一般都会发出台。
先来看我变通后的接球方法:退步(右脚在后),等球出台下降,大约在下降中后期击球;拍面后仰;夹大臂,收小臂,摩擦球的中下部,往前上方用力,用力的度要靠自己把握,总之回球越低越好。
然后分析:选择下降期触球,是因为高点期容易冒高。摩擦球的中下部是因为这里的旋转偏弱,当然旋转最弱的是球的底部和顶部,可是摩擦底部难度较大,搞不好回去会冒高。这个方法的关键在拍形,灵魂在力度,而力度是最难把握的。
这样的回球,由于避开了来球的侧旋,也就是没有改变来球的侧旋,所以回球的侧旋也强烈,落台后变线强烈,甚至能横着跑,这是其最大优点。而其缺点是速度慢,而且力度难控制,失误的可能很大。
至于侧上旋、侧下旋、转不转等等一些来球,就不多说了,因为道理本质是相同的。虽然每种球都有三种接法,但不建议全部掌握,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接法,然后专门练习就可以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