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原因主要有三个!

公元219年,诸葛亮的部将关羽带领军队从荆州南郡出征,瞄准了曹魏之手控制的襄阳和樊城。这一役即为影响深远的襄樊之战。尽管这场战斗极大提高了关羽的威望,但紧接着的吕蒙的一次突然袭击却使得关羽失去了荆州及自己的生命。因此,襄樊之战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一样,成为三国时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众所周知,襄樊之战之前,刘备刚刚结束汉中之战,未能给予关羽增援,这让关羽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独自面对曹魏的威胁。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就是关羽在公元219年发动襄樊之战的原因为何呢?在我看来,这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首先,关羽希望通过取得战功来稳固自己在蜀汉将领中的地位。公元219年,经过汉中之战的胜利,不仅刘备晋升为汉中王,魏延、黄忠、马超、张飞等将领也因此获得了显著的战功和相应的官职晋升。在这个时刻,刘备将关羽任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则被封为后将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关羽的职位是前将军,在名义上高于张飞、马超和黄忠,但在四位将领的品级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这让性格高傲的关羽倍感压力,尤其是面对与自己平起平坐的黄忠时,内心的不满愈发显现。虽然刘备在巴蜀之战期间,关羽在守卫荆州上并没有失误,但对魏延、黄忠、马超等人的崛起,关羽心中自然会有不安与危机感。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实际是一种期望,通过获得与汉中之战同样的战功,来维护自己在刘备心目中的第一武将地位的主观驱动。

展开全文

当然,身为久经沙场、智勇双全的关云长,并非只是为了在战功上获得名声。其次,关羽向北攻击曹操,也是为了减轻刘备在汉中地区的防御压力。自公元217年始的汉中之战,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尽管刘备最终获胜,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包括吴兰、雷铜、任夔等将领的阵亡,且损失了大量的士兵。加之益州刚刚被占领,刘备与诸葛亮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来安抚局势,使得汉中前线的防御压力愈加明显。

在这种背景下,关羽对襄阳、樊城的进攻可以迫使曹操调动主力驻扎到这些地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刘备的防御压力。此后局势的发展表明,自襄樊之战后,曹魏确实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对汉中展开军事行动,反而将更多精力集中在荆州地区,这也间接凸显了关羽进攻的意义。

最后,可以提到的是,曹魏内部也正值动荡时期。公元218年,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及司直韦晃等人密谋反叛,虽然最终被曹操一一斩杀,但这明显说明曹魏内部仍然存在着忠于汉室的势力。不久后,由于曹仁在宛城等地大量征调劳役,宛城守将侯音和卫开选择了联手抵抗曹操,并主动寻求与关羽的合作。

直到公元219年,虽然曹仁剿灭了侯音与卫开,但这一事件表明曹魏的统治并未完全赢得人心。此外,曹操在汉中一役失利,导致曹军士气低落,使得此时攻取襄樊的机会变得极为重要。如果关羽放弃了这次进攻的良机而等待曹军恢复,那么下一次的攻击无疑将更具困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