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上羽纹轻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结构简单而又魅力十足。有时需要运用想象力进行解读,才能揣摩陶工的心意,领会纹样的真谛。比如图中这件河南博物院藏羽形纹彩陶瓮,是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陶瓮上,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曲直结合,勾勒成纹样,笔触轻柔飘逸,如同一只白色羽毛飘落瓮上。极致的简约体现极致的美感。摄影/雷淼
最中国的图案 专辑
摄影 / 雷淼
摹自另一只铜壶上的文字图案,译文为“盛兄盛味”,图中可见该字在壶体上的铭刻位置。
超越现实的历程
良渚文化玉鱼—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百变鸟纹
青铜器上,鸟纹绚烂多变,即使是冠羽,都可多种多样。根据冠羽的差异,可分为无冠凤鸟纹(图1,商代晚期,妇好偶方彝),长冠凤鸟纹(图2,商代晚期,凤纹牺尊),多齿冠凤鸟纹(图3,商代晚期,父丁卣),花冠凤鸟纹(图4,西周早期,凤纹簋)。有时,还会因器物形状而摆出卷体的姿势。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热烈奔放的生命活力
迄至西陲的秦瓦当纹饰,便显示出澎湃的生命力。图为秦国的云纹、葵纹和动物纹瓦当。秦人起源于畜牧狩猎,多在瓦当上描绘动物的姿态和狩猎的场景。
瓦当纹:七雄各领风骚
小知识:彩陶的纹样都装饰在什么位置?
小知识:彩陶的纹样都装饰在什么位置?
小知识:彩陶的纹样都装饰在什么位置?
小知识:彩陶的纹样都装饰在什么位置?
汉代还有植物复合型云草纹,如图所示的与蔓草嫁接的云草纹。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鸟纹抽象过程
满天星斗的中国
满天星斗的中国
神兽异世界
汉代的纹样,与崇尚升仙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因而显得大气磅礴又缥缈多姿。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彩绘漆棺,图案纹样就极具汉代特色。奔放的云气,诡谲的灵兽,神秘生动,活灵活现。图中,漆棺底色是鲜艳的红色,象征着阳光与生命,而漆棺上勾勒出的神兽,栩栩如生,令人向往那个灵异的不死世界:昆仑仙山。摄影/动脉影
最中国的图案 专辑
摄影 / 动脉影
骖龙御雷车
画像砖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砖,砖上图案纹样极其丰富,是东汉时期的图案宝库。该图是出土于四川彭州义和乡的东汉“骖龙雷车”画像砖拓片,内容是当时最常见的神仙世界。三只骖龙共拉一车,驾车者是头戴羽毛的仙人,车轮呈旋涡状,从满天星斗上飞驰而过,正是屈原《离骚》中“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的诗意。摄影/雷淼
最中国的图案 专辑
摄影 / 雷淼
权力的十字
商以前的纹样,没有过多的线条勾勒,平铺直叙却也趣意盎然。图为上海博物馆所藏镶嵌十字纹方钺,被断代为公元前18世纪-16世纪左右的二里头夏代晚期文物,是当时君权或军事权力的象征。方钺中心圆孔周围环列两圈十字纹,以绿松石镶嵌而成,色泽鲜亮。纹样的排列错落有致而富于变化,内外圈每三个十字纹又组合成一个“卉”字,极具和谐之美。摄影/动脉影
最中国的图案 专辑
摄影 / 动脉影
中华第一玉龙的风采
中国最早的玉龙,在哪里腾飞?图为从内蒙古赤峰市三星塔拉村征集的C形玉龙,它的龙吻上挑,方圆中正,躯身似勾月,长鬣极具动感、神秘、古朴。专家断定它是“红山文化”的祭祀玉器,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玉龙”。摄影/素冰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摄影 / 素冰
瑞相长明
在丰富多彩的汉代铜镜里,博局镜是最奇特的一种。图为一枚西汉中期的博局镜,代表了博局镜的早期面貌。在草叶、汉篆铭文等装饰之间,分布着“T”、“L”、“V”字样的几何图形,严整庄重中透露出一些神秘。
博局纹:宇宙的镜像
栩栩如生的鱼
图为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这是一件盛水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虽然图中只能看到一条鱼,但事实上,在彩陶盆的外壁上是这一鱼图案的循环。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鸱鸮赫赫
鸮,也就是猫头鹰,是商代青铜器的经典造型。据学者考证,鸮意味着勇武的战神,被赋予了免除兵灾的魅力。将青铜器铸为鸮形,是所谓“铸鼎象物”之意。左页图为鸮尊,现存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颇有几分如大将军般的雄壮豪迈。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文化交流的印证
图为出土于齐国临淄城的一枚几何乳丁纹半瓦当,底部的半圈凸弦纹,将半圆形分为内外两区。外区饰以折线乳丁纹,内区多饰以“S”形纹饰。据悉,乳丁纹在河北中山国十分流行,齐国的此种瓦当或受到中山国瓦当的影响。
瓦当纹:七雄各领风骚
渔网靓影
图为福建闽侯昙石山文化出土的网纹陶釜,时代大约为公元前3500-前2000年。通过拍、压等方法,将纹饰附着于陶器表面,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南方地区广为流行。那里渔猎业发达,网纹即是捕鱼工具渔网的再现。摄影/亚瑾
“拍”出来的纹饰
摄影 / 亚瑾
兽面狰狞
因构图需要,饕餮纹两侧常装饰鸟纹或龙纹,早期只是象征性的,形状仅大体可辨,至殷墟中期以后才比较形象化。图为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澂收藏著录过的传世重器小臣兹方卣,年代属商代晚期。器腹部上端装饰一周鸟纹,下方的饕餮纹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手法,双目圆瞪,獠牙凸起,一种厚重、粗犷而又恐怖的气息扑面而来。上图为殷墟晚期一件青铜卣盖面上的饕餮纹。
谜之饕餮
驾雾腾云
一道升沉萦回的流云,穿插着形态各异的动物与神怪,共同组成漆棺上的神仙世界。在这只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的黑地彩绘漆棺上,满绘有炫目的云气图案,它是汉代云气纹漆画的典型作品。
供图/视觉中国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神秘又寻常的蛙
图为马家窑文化彩陶蛙纹,曲折的肢体和鲜明的色彩传递出一种诡谲的神秘感。然而,如果时间穿越回到史前时期,满地乱跳的蛙也只是一种寻常的小动物,与今天没什么两样。蛙从来没有改变,变的是人类的眼光。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牛头纹
商周铜器纹饰中有一类表现的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动物,比如牛头纹,基本就是牛头的再现,其角的形状多属水牛角,变形较少。图为1977年洛阳北窑西周墓出土的一件铜方鼎。鼎腹四面均为高浮雕牛头纹,以突棱为鼻梁,双目圆瞪,阔口露齿,牛角翘起。整个纹饰线条相当凝练,呈现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气势,堪称西周早期上乘之作。摄影/柳叶氘
从诡谲到敦厚
摄影 / 柳叶氘
蟠虺(huǐ)多变化
春秋战国时代的动物纹样中,最为典型的是蟠绕式的龙蛇纹。这种纹样打破了商周兽面纹样独立对称的构图,更加活泼自由。蟠虺纹就是这种形式的蛇纹,在青铜器和漆器上都经常使用。图中是湖北省博物馆藏的战国时期漆木扁壶上的纹样。黑漆为底,上面以红、黄两色彩绘出变形蟠虺纹,色彩丰富,引人入胜。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明与暗
地不爱宝,一件件史前文化的彩陶重现人间,透过那浸润了数千年光阴、略显斑驳的纹样,向人们展现着独独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荣耀与光辉,哪怕色彩已变得多少有些暗淡。供图/文物出版社
满天星斗的中国
炫目交错几何纹
战国时期,错金银技术和镶嵌技术的发明,使得当时纹样不再平面化,变得炫彩夺目又富有立体感。图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晚期的镶嵌几何纹方壶,壶身上镶嵌有绿松石和错银丝的几何纹样,勾连曲折,色彩协调,赏心悦目。摄影/动脉影
最中国的图案 专辑
摄影 / 动脉影
博山炉上的仙山
这只出土于河北满城汉墓的博山炉,足部透雕蟠龙纹,器腹饰错金卷云纹,高高的炉盖上山形重叠,点缀着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一如汉代人们向往的仙境。左页图为另一只力士骑兽博山炉的图案。
摄影/柳叶氘
超越现实的历程
摄影 / 柳叶氘
博局纹的兴起
图为一面铸于新莽时期的博局镜,纹饰精美繁复,铭文中含有“中国大宁,子孙益昌”的华丽词句。篡位夺权的王莽,为了昭示自己的合法性,对蕴含五行生克、时空流转意味的博局纹大加倡导。这一时期不仅博局镜大行其道,连“大泉五十”钱币(右上图)也铸上了博局纹。
博局纹:宇宙的镜像
马纹·天马行空
图中西汉霍去病陵墓的石刻卧马,随形雕琢,形象既厚重朴实又简洁洗练。
超越现实的历程
船与网
这是一件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的仰韶文化船形彩陶壶,壶身上作为装饰的网纹,像极了收网捕鱼场景。半坡遗址中还出土了不少带倒刺的鱼叉,有单排鱼叉,亦有双排。虽然遗址中没有发现渔网的踪迹,但300多个石制网坠的出土,也足以令我们追摹先民结网捕鱼的场景。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权势地位的象征
战国瓦当艺术的蓬勃,是那时风行建筑高大台榭的成果。图为电影《战国》的剧照。远景突出地面的建筑,就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台榭。台不惜其高,纹不惜其精,是那时的风潮。
瓦当纹:七雄各领风骚
图为广东潮安梅林湖出土的几何形印纹硬陶罐。摄影/亚瑾
“拍”出来的纹饰
摄影 / 亚瑾
眼睛的威力
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使器皿生命化的倾向是普遍存在的。人们相信眼睛和面具具有驱邪避凶的作用,故而经常将其作为器物外壁的装饰。商周的饕餮纹也有只表现面部而省略其他部位的类型,有些甚至只突出眼睛。图为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商代青铜铙,铙两面饰饕餮纹,突出双目,兽面则由勾连卷云纹组成,地纹为连珠纹。繁复而细密的纹饰线条,大大削减了饕餮纹狞厉的视觉效果。
谜之饕餮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史前水乡
为陕西临潼姜寨原始聚落的复原图(供图/FOTOE)。这片居住区被河流和人工围沟环抱,大大小小的房屋围绕着中心广场。当时黄河流域生活着竹鼠、獐子、水牛等热带和亚热带动物,蛙更是再常见不过。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半人半兽
青铜礼器承载着商人强烈的宗教信仰,故而制器者不会将真实的人和生活作为表现题材,就连半人半兽的图像也相当罕见。右页图为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商代晚期青铜器大禾方鼎,鼎腹为一硕大的人面,有曲折角,兼有兽爪。据专家考证,神的形象通常会经历从兽类到半人半兽,再到人形的演变过程,人格化是神话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标志,而商代铜器纹饰题材多为兽类,少数为半人半兽,说明当时的神话还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摄影/柳叶氘
从诡谲到敦厚
摄影 / 柳叶氘
战国风情在壶上
春秋战国时代,纹样有了极为重要的发展,当时的生活场景如狩猎、宴饮、出行等等成为了装饰纹样的一个重要主题。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八角星纹
图为江苏大墩子遗址出土的彩陶盆,其上的八角星纹和普遍的太阳纹颇不相同,于是有学者认为它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次遥远的超新星爆炸,一个证据便是,它出现在数十个史前文化遗址中。供图/文物出版社
满天星斗的中国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鹳鱼石斧彩陶缸
图中的彩陶缸是一件葬具,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此彩绘陶缸外表呈红色,作直壁平底圆筒状。陶缸外壁有彩绘一幅。画面左侧为一只衔着一条大鱼的白鹳。一种说法认为,此陶缸应该是氏族首领的葬具。白鹳为首领本人所属氏族的图腾,鱼则是敌对氏族的图腾。石斧即是权力的标志,也是首领所用的实物。首领生前曾经率领白鹳氏族同鱼氏族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人们通过绘画将此事记录了下来。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左青龙,右白虎
远古时,“龙”曾经横行大地,与人嬉戏。图是濮阳西水坡发现的蚌塑龙虎图,图下是甲骨文“龙”字(绘画/孙可依)。墓主人居中,暗合“左青龙、右白虎”记载。史载,濮阳是颛顼的封地,这位墓主人,会不会是颛顼的巫师呢?摄影/素冰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摄影 / 素冰
“萌”鸮展翅
纹样为一只展翅在飞的猫头鹰,只见其双目炯炯,张出利爪,似乎下一刻便猎物在握了。但萌萌的大眼“背叛”了它,人们很难将这种萌物和它在商代的真实寓意——战神联系在一起。而且,想不到的是,这个纹样位于殷墟妇好墓所出土的鸮尊的尾部(如下图示,供图/FOTOE)。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瓦当和滴水》,表示了瓦当在建筑中的位置和作用。瓦当覆盖在两行板瓦之间,用来遮掩筒瓦下的椽子和飞椽,以减少雨雪的侵蚀,延长其使用寿命(绘图/张云霏)。
瓦当纹:七雄各领风骚
图描绘的是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口沿下方的纽索纹,显然是从双股绳中获得了灵感。供图/QUANJING
“拍”出来的纹饰
谜之饕餮
漩涡如云
天空中的云千变万化,如何才能抓住它的形象?或者说云纹从何而来?先人很可能是从史前漩涡纹饰中获得了灵感。上图为出土于甘肃的新石器马家窑型漩涡纹彩陶图案,这类盘卷的线条几经变迁,向后世演化。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超能母亲
蛙类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这正是史前先民梦寐以求的。图为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鱼蛙纹陶盆,圆圆的蛙腹上密布黑点,令人联想到它的“高产”。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虎头纹
商周铜器上的虎纹或虎头纹、虎食人纹,都有一种神秘的威慑力量。这种威猛的形象,可能在先民看来,具有驱御凶魅以避不祥的特殊作用。图为山西绛县西周倗国墓地出土的一件兽形觥的尾部,表现的正是一头猛虎。摄影/动脉影
从诡谲到敦厚
战国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壶的纹样全图,壶身从上到下分为3层图案,每层左右描绘的场景各不相同。第一层左侧是习射,右侧是采桑;第二层左侧是射猎,右侧是宴会;第三层左侧是水战,右侧是攻城战。而左页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壶身第三层左侧的水战纹样。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花卉之美
花卉纹是彩陶主要纹样之一,集中出现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中。圆点和弧边三角形相互勾连,以二方连续的方式平铺在器物表面。所谓二方连续,是指纹样以左右或上下方向,连续循环排列。以下即为几件典型花卉纹彩陶的展开图。本图山西垣曲县下马村。
满天星斗的中国
西汉晚期 “日有憙”禽鸟博局铭文镜
博局纹:宇宙的镜像
汉代画像砖中的马,则造型神气张扬,还不可思议地生出翅膀。从骏马演变为飞翔的天马,汉代马图案的变化,也折射着一个时代的审美变迁。
超越现实的历程
东汉 “汉有善铜”博局纹铜镜
博局纹:宇宙的镜像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在诸侯们建筑宫室的热潮中,板瓦前缘的瓦当艺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方寸之地,工匠们将鲜明的主题、精美的纹饰,安排在均衡的结构中,都能获致最好的视觉效果。那时,各诸侯国的瓦当形制和纹样设计,呈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位于日出之地的齐瓦当,极北之区的燕瓦当,秦瓦当,脱颖而出。
瓦当纹:七雄各领风骚
绳索留痕
生活中离不开绳子,在史前时期的陶器上,绳子的纹理以绳纹的形式印在了陶器上。有些排列杂乱,陶器内外壁均有,应该是制陶时为起到紧实陶土的作用,把绳子缠在陶拍上拍打器壁,而留下的加工痕迹。有些则相当规整,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供图/QUANJING
“拍”出来的纹饰
谜之饕餮
图中的战国错金银铜方案座凤鸟胸部的小小云卷,就是演化过程中的一环。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图为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出土的商代铜鼎上的虎纹拓片。这一类反映老虎侧视爬行的纹样,初见于殷墟中期,一直流行到战国时代。
从诡谲到敦厚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陕西长武下孟村
满天星斗的中国
超越现实的历程
半坡型写实彩陶鱼形—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甲骨文“龙”字(绘画/孙可依)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半坡型复体彩陶鱼纹(上下叠压组合)—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社祭祈子的滥觞
“树木纹”作为母题纹饰反复出现,是齐国临淄瓦当最鲜明的艺术特色。瓦当上的“树”,是遍布齐国的“社树”。上图陈列了许多齐国临淄瓦当。在社树下,人们农牧、狩猎,甚至谈情说爱、祈子求福,它成了齐国国民的守护神。
瓦当纹:七雄各领风骚
这是江苏苏州地区出土陶片上的方格纹和旋涡纹,后者据说来源于打渔时水面上形成的漩涡。
“拍”出来的纹饰
最早的饕餮纹?
图为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夏代嵌绿松石铜牌饰。这种铜牌饰出土时位于墓主人胸部,可能是衣服上的装饰。铜质部分在铸造时预留有镶嵌纹饰的凹槽,正面用胶质物将绿松石组成的纹饰粘嵌在凹槽内。纹饰上最显眼的是一对眼睛,眼眶形状近似饕餮纹上的“臣”字目,因而有学者将它视为饕餮纹的前身,或者直接认定为饕餮纹。
谜之饕餮
长沙马王堆长寿绣,铺满云气纹,给人云涌风飞的感觉(供图/湖南省博物馆)。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神蛙登月
月球上神秘的阴影曾被赋予各种各样的解读,由此演绎出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上图中,借助现代的摄影技术,月球上蟾蜍和兔子的影像呼之欲出(绘图/孙可依)。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双体龙纹
商末周初,青铜器上出现了一种双体龙纹,中间是龙头,龙的躯干分别向两侧呈波曲状舒展,形成一头双体的效果,如图中拓片所示。这实际上是龙的整体展开图,体现了先民独特的透视方法。本页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圉(yǔ)方鼎口沿下的双体龙纹,年代属西周早期。从西周中期开始,青铜器上的一切纹饰都经历着剧烈的变形和简化,许多题材彻底消失了,但龙纹却作为主体纹饰保留下来。摄影/亚瑾
从诡谲到敦厚
摄影 / 亚瑾
山西洪洞县
满天星斗的中国
纹里看花
植物纹样的出现,体现出春秋战国这一时代崇尚自由、向往自然的态度。上图便是春秋时代典型的植物花纹。铜敦盖上的莲花纹样肥硕圆润,鞍褥面刺绣中的花草纹样勾连曲折,可谓各具特色。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东汉画像石上的习武图案,讲武、拉弓、搭箭、防御一气呵成,刻画生动,是图案不断细腻化的表现。
超越现实的历程
中华龙起源的密码
中华龙起源何处,一直是令人深感兴趣的话题。在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或许为解答提供了钥匙。右上图为陶制朱砂彩绘蟠龙盘。蛇“龙”盘曲身体,口部吐出类似树杈的信子,或许和土地神祭祀相关。供图/首都博物馆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东汉 简化博局纹铜镜
博局纹:宇宙的镜像
小鸟纷飞
鸟纹有大有小,不同于夺人眼球的大鸟纹,一些小鸟纹在窄而窘的一隅,有着自己的独特光景。图为商周青铜器上的一些小鸟纹,它们或孑然独立,或三五抱团同立一个枝头,或引吭啼鸣,古朴间透着童稚,趣味横生。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姬燕国祚的守护神
图为燕下都的双龙饕餮纹瓦当,庄重肃穆的“饕餮纹”,是燕下都瓦当的“母题”纹饰。燕人之所以将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挪移至瓦当上,是为了打出姬周正统的大旗。在时局艰危的战国时代,延续着姬燕国祚的一丝余绪。
瓦当纹:七雄各领风骚
有不少纹饰题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有学者认为,菱形纹即是鱼鳞的再现。
“拍”出来的纹饰
谜之饕餮
云气缥缈
汉代人向往仙境,汉代图案也纷纷捕捉自然中流动的气息。上图中的奔兽都乘流云而动,云气纹就此诞生。云气纹是描绘云的最高境界,它流动奔放,它缭绕婉转。先秦那一朵朵的单体云,到了汉代便舒展开云躯,漫展着云尾,四处飘动。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图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的一件西周中期凤鸟纹尊,凤鸟呈站立状,鸟首凸出器表,极具立体感。摄影/动脉影
从诡谲到敦厚
摄影 / 动脉影
河南陕县庙底沟村
满天星斗的中国
莲鹤方壶的纹样精神
春秋时代文物莲鹤方壶,被文史大家郭沫若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除了壶顶那只振翅欲飞的仙鹤之外,壶上的多种典型春秋时期纹样,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新鲜活力。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超越现实的历程
龙图腾的正统根源
图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龙形器的龙头呈扁圆形,并伸出许多条龙须或鬓。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是最早“中国”的发源地,它为华夏民族龙图腾崇拜找到了最正统的根源。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博局镜分解示意图
博局镜样式繁多,有的构图简洁,有的加入了植物、鸟兽、铭文、仙人等众多装饰题材,画面丰富而井然有序。右图为一枚典型的汉代博局镜(供图/罗随祖)。
博局纹:宇宙的镜像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瓦当纹:七雄各领风骚
这是广东东部地区出土陶片上的圆圈凸点纹,据说这种纹饰来源于鱼的眼睛。
“拍”出来的纹饰
有时云雷纹中的几朵正反相连,密实地排列在一起,被称为勾云,上图中的这只战国铜案上即布满了勾连起来的云纹(摄影/动脉影)。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摄影 / 动脉影
图为马家窑文化的“蛙月纹”陶罐,描绘了一轮满月上趴着一只抽象的蛙。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凤鸟纹
风是传播种子的信使,但风力过大,就会酿成灾祸。故殷商时期,祭祀风神是王朝的重大活动。作为风神的化身,凤鸟开始在殷墟中期以后的铜器上少量出现。西周立国后,认为文王武王受天命得天下时都有凤鸟出现,这是吉兆,故而对凤鸟纹推崇备至。图为西周铜器上的凤鸟纹。
从诡谲到敦厚
新石器时期文化分布图及典型纹样
满天星斗的中国
蟠螭纹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鸟虫书·高贵与华丽
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都有与之适应的装饰样式,以及最为妥帖的装饰图案。图为国家博物馆所藏西汉错金银鸟篆文青铜壶。错金银工艺是古代最为精细的金属装饰工艺,以纤细的金银丝交错嵌成鸟篆文(汉代又名鸟虫书)图案,使得这只青铜壶绮丽华美,与铭文祈求长生不老的内容也十分相配。摄影/柳叶氘
超越现实的历程
摄影 / 柳叶氘
超越世间的“龙”神
作为沟通天地的神兽,“龙”在商周时期获得了更多的加持和神性。上图为商周时龙纹的形象。与新石器时期相比,商周龙纹增加了角和奔走的爪子,活动能力大大提升,这种变化无疑增加了商代龙纹的复杂性。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四方八位
博局纹的基本元素,包括了方、圆和“TLV”纹样。天圆地方明白易懂,“TLV”却令人费解。一般认为,它们既是六博行棋的道路,也象征了空间中的四方八位。
时间流转
十二地支,对称的乳丁纹,形似刻度的锯齿纹,都是富有时空意味的装饰,表现了时间的周而复始。其间环绕着吉祥正气的铭文,其文曰:王氏作竟(镜)四夷服,多贺新家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子孙力,官位尊显蒙禄食,传告后世乐毋极,大利兮。
时空循环
镜心的方花纹钮座、环绕在天地之间的仙禽神兽、最外圈的云气纹,精美规整而不失动感,把象征时空的装饰元素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永无休止的循环。
博局纹:宇宙的镜像
半坡型单体彩陶鱼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鸟纹构成示意图
商末周初,皿方罍,湖南省博物馆藏。摄影/柳叶氘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摄影 / 柳叶氘
卷体的长冠凤鸟纹
西周孝王,十三年壶盖顶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图是秦母仔双鹿纹瓦当拓片。鹿是秦族的图腾,母鹿繁衍生息,映射了秦人子孙繁多,生生不息的愿望。
瓦当纹:七雄各领风骚
几何成型
拍印纹饰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沿用至秦汉,是使用时间最久,适用范围最普遍的一种陶器纹饰。它工序简单、成本低廉却又能生出多种变化,故而在民间广受青睐。图为河南郑州二里冈出土的商代几何纹陶片的拓片。
“拍”出来的纹饰
云雷滚滚
云纹并不都是轻盈的、缥缈的,就像天空有时也会黑云滚滚、雷电交加。云纹中也有一类厚重的云雷纹,它是漩涡状云的发展,也是汉代云气纹的前身。图为云雷纹的几种图案。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跳出时空
仰韶文化早期的写实蛙纹,发展到马家窑文化时期,简化成了一组波折的线段,并且经常成组地出现,在圆形的陶器表面横向排列展开。图为典型的变形蛙纹。这样的构图传达了一种更为热烈、张扬的情绪,也更具形式上的美感。活力十足的蛙,似乎即将穿越静谧的时光一跃而出。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蝉纹
蝉被认为是一种有神性的动物,它的生命过程经历了蜕皮、羽化、登天的飞跃。在商周时期,王朝的统治者们希望在生命走到尽头时,也能像蝉一样羽化登升,继续浮游在人群上空,关照后世,故而常常会在礼器中表现蝉的形象。蝉纹有大大的眼睛,有近似长三角形的身体,腹部有节状的条纹。作为主纹装饰,它们多横向排列成带状。上图中这件商代铜器上的蝉纹就是如此。摄影/动脉影
从诡谲到敦厚
奇特的舞蹈
在马家窑文化的纹样中,有一件甘肃武威磨嘴子出土的彩陶盆,其内壁上绘着几组舞蹈纹。9人一组,正手拉着手进行舞蹈表演。这是巫术礼仪,是庆祝收获的成果,还是日常的翩跹起舞?众说纷纭。奇特的是,人物腹部为圆形,有人推测这是怀孕的女人……
满天星斗的中国
蟠虺纹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百戏纹·荟萃一堂
图案有太平盛世,纹样里见歌舞升平,汉代从皇家到百姓,都以百戏为乐。图为古陶文明博物馆所藏汉红陶舞蹈俑轻转腰肢,翩翩起舞,其乐融融(摄影/逆光)。这样的形象还大量出现在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中。
超越现实的历程
摄影 / 逆光
狞厉神秘的美
在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件商代铜盘中,雕刻了一条蟠龙。商代龙纹往往夸大头部而简化躯干,有的简化为没有特点的头部延长物。这条形态怪异的神兽,给人强烈的神秘感和一种狞厉的美。商时的龙,接近定型。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仙界之乐
图为新莽时期的一面西王母羽人纹博局镜,图中至高无上的西王母拱手端坐,对面的羽人毕恭毕敬。汉代人对长乐无极的仙界怀有强烈的向往,因此想象神仙也喜爱乐趣无穷的六博戏,并把这种场景融入了博局纹的虚拟时空中。
博局纹:宇宙的镜像
半坡型彩陶鱼纹—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汉瓦的先声
战国瓦当纹饰,经过大一统帝国的交汇融合,在秦汉时代绽放炫目的光彩。右页图是汉代金乌瓦当拓片。金乌是先民代表太阳的图腾,它昂扬展翅,一飞冲天,融威猛和精微于一身,兼写实和写意为一体。金乌瓦当是汉武帝甘泉宫建筑的标志,表现了汉代的精神、理想和气质。战国瓦当,便是开了“秦砖汉瓦”的先声。
瓦当纹:七雄各领风骚
河南郑州二里冈出土的商代几何纹陶片的拓片。
“拍”出来的纹饰
兽面云雷纹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图为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西周早期蝉纹俎,类似兽面的部分或为蝉头。
从诡谲到敦厚
矩纹漆扇,魅力独具
荆州博物馆藏的战国彩绘矩纹竹扇,出土于江陵马山1号墓,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漆竹扇。先将刷过红黑两色彩漆的竹篾,编成扇面,颜色交错,构成流畅曲折的线条,进而组成丰富的几何纹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摄影/郝勤建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摄影 / 郝勤建
舞蹈的狂欢
在青海大通出土的另外一件舞蹈纹彩陶盆上,每组的人数减少到了5人,但气氛更为活泼。只见他们发辫轻扬,尾饰飘飘,舞步悠闲,仿佛是舞蹈的狂欢。
满天星斗的中国
战国龙纹样式。历史演进到战国,新的社会情况给龙纹注入了新的活力。战国时各个思想流派百花齐放,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龙纹身体更长了,呈曲折形,龙身上多饰以谷纹纹饰,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纹饰。战国龙纹,给人一种唯美浪漫的表现形式,昂首前进,极富生命力。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汉代铜镜上的各种羽人形象
博局纹:宇宙的镜像
河姆渡文化木雕鱼—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吉祥的凤鸟
周之兴也,凤鸣岐山。凤鸟作为周王朝兴起的吉兆,大量涌现于西周青铜器上,并通常占据器物主体位置。而且,相比于殷商,此时的鸟纹新鲜秀丽,生动活泼。上图为西周中期簋盖侧的花冠凤鸟纹,西周鸟纹之精美,可见一斑。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图为常州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春秋时期的几何印纹陶罐,器物表面不仅装饰有扉楞,还综合了网格文、方格纹、折纹等多种纹饰,技巧上显然比新石器时代成熟得多。摄影/雷淼
“拍”出来的纹饰
摄影 / 雷淼
云卷云舒
S形被中国人看成宇宙的根源,是动与静、生与死、阴与阳的象征。在多变的汉代云气纹中,这种流动的S形无处不在。上图这只西汉漆盘上的S形,呈现出无限循环的运动感。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大道至简
几何图形看似简洁,却是从繁复的动物纹样演变而来。左图显示了蛙纹经过逐步的抽象化,最终产生波浪形曲线纹的过程。纹样的这种由繁到简的演化,对应的是文明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几何形状是对自然万物的高度概括,体现了进步的思维能力,是史前文化数千年的积淀、溶化、更新的结果。蛙纹越是抽象,它蕴含的情感越是炽烈和深远。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图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收藏的西周早期铜鼎,上腹部饰饕餮纹一周六组,下腹部饰一周十二组叶形兽体纹。纹饰繁而不乱,端庄大气,体现了周人高超的艺术审美。摄影/动脉影
从诡谲到敦厚
摄影 / 动脉影
镜上有洞天
在春秋战国时期,以铜镜为代表的青铜生活器受到了人们的空前重视,纹样精美,富有生气。图是战国铜镜中最为典型的纹样:“山字纹”,四个山字周围又有花瓣和花叶的纹样作为点缀,风格明快。国家博物馆藏的六山纹铜镜,同样也是旋转排列的山字纹镜。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图即为这件器物以及内壁的展开图。
满天星斗的中国
汉代铜镜上的各种玄武形象(龟蛇合体)
博局纹:宇宙的镜像
唯美浪漫的姿态
这件古朴的玉璧,是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交龙纹玉璧。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图案中可见几种最典型的百戏项目,有的优美,有的惊险,使人身临其境。
超越现实的历程
汉代铜镜上的各种玄武形象(龟蛇合体)
博局纹:宇宙的镜像
半坡型彩陶鱼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凤舞九天
凤鸟图像自商周以后愈发清晰,和自然界的鸟的形象彻底分离,正如《说文解字》里所描述的:“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纹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右页图为战国时代虎座鸟架鼓上的凤鸟纹饰(现藏于荆州博物馆)。与龙类似,凤在表示吉祥的寓意之外,也具备了身份的象征。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图中的东汉鎏金青铜羽人像上的S形,则更为缠绵优美。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叶形兽体纹
叶形兽体纹,大体是叶形中间有对称的似兽非兽的线条,周边用雷纹填充。这种纹饰是鸟兽形的简化,在殷墟晚期到战国早期的青铜器上一度流行。图为晚商或西周初期的一件青铜器上的叶形兽体纹拓片。
从诡谲到敦厚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自由的鸟纹
鸟儿性喜自由,有意思的是,彩陶上的鸟纹亦姿势多变。鸟的头部、翅膀、尾羽,皆可用简单的一笔替代。从写实到写意,再到象征,鸟纹最终抽象化为几何的点线纹,一些有趣的纹样由此诞生。右边两列描绘了鸟纹抽象化的两种不同过程。上图为仰韶文化彩陶罐,饰以变形鸟纹(供图/FOTOE)。
满天星斗的中国
弥久愈明
汉代的铜镜,工艺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高峰,传世汉镜虽历经两千余年的时光,依然光亮如新。博局镜尤为其中的典型门类,充满了中国味。左图为一面纹样丰富的西汉博局镜,精细的线条至今完好无损。面对这些汉代的明镜,我们是否能看到时光的投影?供图/达志
博局纹:宇宙的镜像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合欢树图案,同样有两根树枝盘旋缠绕,再在其上开枝散叶,点缀翠鸟。
超越现实的历程
鱼纹变变变
同为仰韶文化体系,庙底沟文化的鱼纹,是根据半坡文化而来,从写实鱼纹,变为简化的写实鱼,又变为图案化的鱼形,最终分解为几何纹。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祥云缭绕
在一只汉代漆笥上,绘有大雁腾飞于祥云当中的图案。漆笥是小型的长方形盛器,图案除了寓意吉祥外,也表达了主人的高洁和志趣。这幅图案中的云,云头、云趣、云尾都不甚明显,却能通过弯曲的曲线,整体营造出一种气动变化之美。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图是战国铜镜钮座部位常见的两种“柿蒂纹”,花纹四出的形状和分作四瓣的柿蒂类似,故而得名。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图案为又一双龙交缠的形象,它酷似著名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超越现实的历程
传神的鱼纹
这一鱼纹彩陶壶是1958年采集于唐河县,壶身上连续循环的鱼纹生动可爱,既写实又写意,显现出远古时代,人们观察世界的眼光。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云纹”的流变之路
在历史的天空中,一直飘荡着朵朵祥云。先人法天象地创造出的云纹,逐渐成为所有国人最喜欢的吉祥图案之一。梳理云纹的流变之路,会发现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不断丰富,也不断变形,每个历史时期的云纹样式,都融入各自时代因素的不同风貌。
受到新石器时期漩涡纹启迪的商周云纹,很可能是云纹的发展起点,此后出现的卷云纹是对云雷纹的构形元素进行“简化”,把它的结构模式的“打散”。而汉代的云气纹和流云纹则大大丰富了云纹的形态,且注入了人们对现实与理想的精神渴求,把灵动的气也注入到云纹当中。此后的朵云纹盛行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唐宋时代,此后又逐渐堆成“叠云”“团云”,折射了社会的富足。明清时人爱“如意”,如意云纹随之把人们对于吉祥的愿景推向极致。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楚王盘上的蚊脚书,与奇字铭文两种铭文各具特色,虽然难以阅读辨认,却极具装饰效果。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交缠纹样·紧密之道
汉代图案的一大特色是“紧”,也即布局紧密。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有条不紊地安置图案?汉代纹样采用了更多交缠与勾连的布局方式。图为西汉海昏侯铜鎏金当卢,图案正中有两条头相背,颈相靠,尾相交的青龙。以其为中心,再布置着凤鸟、白虎、玉兔、玉蟾和金乌等,周围饰以云气纹,是紧密有序的典范(摄影/动脉影)。
超越现实的历程
世俗化的鱼
到了秦汉时期,鱼的形象走向了全面世俗化。这一时期,鱼纹与生死相关的神秘意蕴已经逐渐淡化,与“吉祥如意”的联系则愈加紧密。时人喜欢在日常器具上刻画鱼纹。人们还用鱼形木简作为书信的“信封”,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就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右页图为西汉彩绘雁鱼铜灯,大雁嘴中衔着的既是一条可爱的鱼儿,也是大汉对美好生活的表达。
摄影/亚瑾
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摄影 / 亚瑾
图为动物复合型云龙纹图案。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图为摇钱树上的西王母图案,她和众多的天庭神仙在汉代图案中频繁登场,接引着众生。
超越现实的历程
云之变
古人说“白云苍狗”,可见云的瞬息万变。汉代的云纹法天象地,创造出自由嫁接的变体云。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块西汉的云龙纹画像砖。龙躯上生出许多盘卷的线条,不用腾云去,犹似在云中。
云气纹:那一片大汉的云
人蛙合流
上图中的陶罐(供图/FOTOE)出土于青海乐都马家窑文化遗址,有人称之为人纹,有人称之为蛙纹,有人主张称其为人形蛙纹。不论如何,到了马家窑文化的后期,人纹和蛙纹合流的趋势已成。人和蛙居然长得如此相像,这也许是先民对蛙另眼相看的原因之一。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利用战国时期装饰字体做成的纹样组合,取材于战国奇字钟上的奇字铭文。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升仙纹·漫漫乘云路
天空中飞腾的,是驾着流云的马车,是身生双翼的羽人。脚踏实地的“主人”,则乘坐豪华座驾——驷马高车。出土于山东嘉祥武氏祠的东汉神仙图画像石上,出现了人间与天堂这两个世界,寄托着主人渴望升仙的美好愿景。
超越现实的历程
蛙还是蛙
图为春秋时期蛇蛙纹青铜盘,定格了一条长蛇即将吞噬肥蛙的惊险时刻。蛙的题材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上并不少见,它们往往被刻画成圆圆鼓鼓的写实形象。马家窑文化那种神秘、简洁的变形蛙纹传统似乎已经被遗忘,蛙的形象重新回到写实的风格。摄影/动脉影
蛙纹:平凡动物的浪漫史
摄影 / 动脉影
文字巧装饰
春秋战国时期,笔画优美的铭文字体也发展成为装饰纹样。湖北省博物馆所藏越王勾践剑的剑身,菱格暗花的底纹上是华丽的错金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
纹样里的风云际会
习武纹·泱泱汉风
大量的习武纹现身西汉的图案世界,彰显汉代的阳刚之气、尚武之风。图为出土于河南洛阳的西汉画像砖中的练射图案,武士拉满弓弦,回身劲射,气概非凡。
超越现实的历程
东汉画像石上的习武图案,讲武、拉弓、搭箭、防御一气呵成,刻画生动,是图案不断细腻化的表现。
超越现实的历程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
鸟纹:凡鸟落入青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