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观察了巴厘岛原住民,巴布亚人,法国人和瓦伊卡族的印第安人等文化,和宗教各异人群的打招呼行为。
他们有握手和拥抱等,根据人种和文化不同规定的打招呼形式,但是,Eibl-Eibesfeldt发现,他们打招呼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动作,就是「与某人相遇时,互相凝视后,眉毛抬起1/6秒左右,然后微笑」。
他说「在这一系列动作中, “抬眉毛”的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说明了视线与对方见面的瞬间,感到的不安和警戒,但之后的“微笑”这一行为,恰好有助于消除现场的紧张,削弱了对方的攻击性。」
也就是说,一见面,人就露出笑容,是为了向对方传达「我对你来说是友好的存在,没有攻击性」,让对方安心。
不论是不同人种还是不同文化,这种共同的打招呼模式,都可以看作是人类这一物种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行为。
与人相遇时的“笑容”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行为。我们天生就具有通过“笑容”顺利地与他人交流的功能。
但是,我们人类有“理性”这一闸门,所以并不一定在何时何地都会按照本能行动。
也就是说,有时我们自己会控制住本应该产生积极效果的「打招呼时的笑容」。而如果发生这种「没有笑容的相遇」,双方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感。
到那时候,对方会对你抱有不必要的不安和警戒心。造成最初应该被理解的这些消极情绪,对你们之后的交流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为在互相不安,后退一步的状态下,是很难顺利发展为想要和对方说话的心情的。
所以,相遇时的笑容很重要。勉强自己也行,「先笑一笑」。尬笑也比不笑要好,至少传达了善意。
笑容能引起对方的好感
笑容有激发对方好感的力量。
原本人际关系中的笑容是指自己心中充满「喜悦」和「快乐」等乐观感情时出现的表情。想着「和这个人在一起真开心啊」的时候,笑容自然会浮现出来。
也就是说,笑容是对对方有好感的表达。当人们面对这种「表达好感」的笑容时,就也会对对方抱有好感。如果解释为「喜欢上了喜欢自己的人」这样的心理在起作用的话,是很容易理解的。
用善意来回应对方的好意,人的这种心理活动被称为「互惠效应」。
想一想周围受大家欢迎的人,是不是他很多时候都在笑。他们并不是因为被人爱着而高兴地笑,而是因为他们本来就爱笑,所以才会被大家喜欢上。
不管他们知不知道,他们都很好地使用了「自己一笑,对方也会笑」的「互惠效应」技巧。
笑容让你看起来很有魅力
「我想成为受大家欢迎的有魅力的人!」多少人可能都曾有过一次这样的想法。
提高别人对你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特别有效的是「笑容」。
实际上,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说话内容」对这个人印象形成的影响只有10%左右。剩下的90%属于声音和手势,表情和说话方式等非语言交流。
其中,特别是「脸的表情」,占了重要因素中的50%,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别人对你的印象就会像变魔术般地更好。
因此,只要笑着点头说话,对方就会把你当成有魅力的人。只要笑眯眯的,就会让人觉得「这个人是个好人」,就这么简单,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了吧。
结语:笑笑笑,用笑迷倒众生吧
经常笑的人,仅仅是笑就显得很有魅力。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笑容,爽朗乐观的样子,把正能量传染给周围的人。
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迷倒众生,受人欢迎呢。
比起长的好看却不爱笑的人,人们更喜欢爱笑的正能量的人,不是吗?
不论种族,不论年龄,不论性别,甚至跨越物种,只要对方是在笑,这样美好的心情就能感染到我们,使我们自己也想跟着笑,实在是太神奇了!
——————————————
The world needs you. TO BE YOU.
本文由芝芝心理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